英亚y6

旧版网站

英亚y6:通知公告

英亚y6:新闻动态

英亚y6:附属医院专栏

英亚y6:学业服务

新教务系统 旧-教务管理系统 考试安排(内网) 课程表(内网) 进度表(内网) 教学日历 准考证打印 重修提前修通知单打印 教室平面图 人才培养方案 考易系统成绩查询

英亚y6:常用平台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爱课程平台 智慧树学习平台 智慧树学习平台 超星尔雅学习平台 浙江课程共享平台 人卫慕课平台 毕博学习平台 考易考试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 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 学科竞赛平台

英亚y6:办公平台

招生办公室办公平台 教学科办公平台 教务科办公平台 实验管理科办公平台 临床技能中心办公平台 实习教学管理办公平台 处长信箱 综合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

英亚y6: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通知公告 > 我是教师 > 正文
英亚y6关于开展第三批校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3-11-07    浏览:
作者:    编辑:    来源:

各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19334号),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升课程育人水平,根据《英亚y6一流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英亚y6教20213工作安排,决定开展第批校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校级一流课程需为英亚y6在职教师主讲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等独立设置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二、建设规模

根据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类型,以《英亚y6一流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简称课程三年计划为指导纲要,按年度分批建设。第三拟建设120左右校级一流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30左右、线下一流课程20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0左右、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0左右以及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10左右。

三、申报要求

1.鼓励全校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建设,强化理念、内容和模式创新,加强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学校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详见附件1。

2.每门课程本轮只能从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及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优先支持申报建设线上一流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已立项或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或者校级一流课程,原则上不再重复申报校级同类的一流课程;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相同的课程,原则上限报1门校级同类别一流课程。

3.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只能参与申报1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四、申报安排

(一)申报流程

校级一流课程按照立项-建设-认定的过程管理方式推荐建设。

1.课程申报:登录教育教学项目评审平台http://jwc.kypt.chaoxing.com/),选择在线申报,点击英亚y6第三批一流课程对应的申报按钮,填写英亚y6一流课程申报书》(附件2英亚y6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附件3,上报word版和签字盖章PDF版。

2.学院(部)推荐:1125前,学院(部)系统中完成审核推荐,上交《英亚y6一流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4签字盖章纸质版一式2份至英亚y6教学科,逾期不予受理。

二)经费管理

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投入,校级一流课程资助1万元,认定的一流课程根据学校规定再给与对应级别奖励。鼓励学院按1:1给予课程建设配套经费。

五、验收要求

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周期自立项之日开始计算,原则上不超过2年。申请认定的立项课程在建设周期内要完成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以上的应用与实践,并分别提供以下支撑材料:

(一)线上一流课程(含国际化一流课程):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两学期)等;

(二)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以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含国际化一流课程):课程负责人的10分钟说课视频,教学设计样例说明,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课程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课程教案、学生评教结果统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等,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以及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须提供),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至少40分钟)及其他材料(不超过2份)等。

课程达到立项预期目标以及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通过学院审核后,向学校申请验收通过。学校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学院(部)做好组织推荐、评议评审、内公示各环节工作,并经学院审议通过,向学校申报。学校统一组织验收工作,正式发文认定。

六、其他

(一)各学院(部)要强化课程质量建设,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科学谋划一流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做精做强线下一流课程。建议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原则上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MOOC视频时长数不少于240分钟)以及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比例不少于20%-50%),其他课程按照上述要求开展教学改革。鼓励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原则上建设不少于1门专业相关的通识类在线开放课程,如生命健康类、科普类等课程(如生命起源、日常护理及健康养生等),开放社会和校内修读。

2.各学院要将课程建设成效有效转化为催化剂,支撑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中的其他教学项目建设,如知识图谱、数字教材、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如虚拟教研室)等教学建设,实现改革成效的最大化。

联系人:林安琪、夏尔遥联系电话:0577-86689884邮箱:jwcjxk@wmu.edu.cn地址:茶山校区同心楼218室。




英亚y6  

2023116


附件:

附件1 英亚y6一流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x

附件2 英亚y6一流课程申报书.docx

附件3 英亚y6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docx

附件4 英亚y6第三批一流课程申报汇总表.docx

英亚y6 - 搜狗指南